《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2322303

课程名称:经济学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Economics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0

学 ?分:4

适用对象:工程管理本科? 二年级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执 笔 人:潘珍妮????????????????? 审定人:汤美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经济学原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宏观和微观的基本经济概念和经济理论,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初步具备经济工作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思维方式。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应使学生:

1、掌握微观经济中的供求理论、消费理论、厂商理论、产品市场理论和要素市场理论;

2、了解一般均衡理论和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3、掌握宏观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和方法、国民收入决定的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以及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4、熟悉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通过对宏观和微观的基本经济概念和经济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

教改要求:在课堂讲授基本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解释和分析这些经济问题,做到活学活用。

三、课程各章重点、难点与教学内容:

第1章? 导论

重点难点: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价格机制的作用。

教学要求:理解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掌握价格机制的作用;认识经济学的总体框架。

主要内容:

1.1 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

(1)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2)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1.2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

(1)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

(2)价格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1.3 经济学教给我们什么

(1)如何权衡选择。

(2)用机会成本的方式决策。

(3)对激励做出反应。

(4)贸易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5)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6)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2)均衡分析。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4)经济模型。

第2章? 需求、供给与价格

重点难点:需求定理、供给定理、供求定理;均衡价格的决定;弹性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需求、供给、弹性、均衡价格、价格下限、价格上限等基本概念;掌握需求定理、供给定理、供求定理、均衡价格的决定、弹性理论的运用等;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主要内容:

2.1 需求理论

(1)需求的含义。

(2)影响需求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2.2 供给理论

(1)供给的含义。

(2)影响供给的因素。

(3)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2.3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均衡与均衡价格。

(2)均衡价格的形成。

(3)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掌握供求定理。

2.4 弹性理论

(1)弹性的概念。

(2)需求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

(3)供给弹性。

(4)弹性理论与供求理论的运用。

第3章 供求理论的应用

重点难点:价格管制;税收负担;无谓损失。

教学要求:了解价格上限、价格下限、支付意愿、销售意愿、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总剩余、无谓损失等含义;了解税收负担如何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分摊;了解为什么一些税收的无谓损失大于另一些税收;理解无谓损失产生的原因;掌握价格政策的影响;掌握市场均衡使社会总剩余最大。

主要内容:

3.1 供求理论与价格政策

(1)价格自发地调节经济的运行。

(2)价格下限:以农产品、最低工资为例。

(3)价格上限:以生活必需品、经济适用房为例。

3.2 供求理论与市场效率

(1)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2)市场效率与市场均衡的评价。

3.3 供求理论与税收归宿

(1)向买者征税(图示)。

(2)向卖者征税(图示)。

(3)弹性与税收归宿。

3.4税收的代价

(1)税收的无谓损失。

(2)引起无谓损失的原因。

(3)税率变动对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的影响。

第4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重点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预算线;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教学要求:掌握效用概念,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掌握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和特征;掌握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理解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主要内容:

4.1 基数效用理论与消费者均衡

(1)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基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

4.2 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

(1)消费者偏好。

(2)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3)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

4.3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价格效应。

(2)三种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4.4 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1)不确定性与风险。

(2)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

(3)消费者的风险态度。

(4)风险的防范。

第5章 生产理论

重点难点:生产的合理投入区域;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

教学要求:理解生产的合理投入区域;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主要内容:

5.1 厂商与生产及生产要素

(1)企业的本质。

(2)企业的目标。

5.2 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的定义。

(2)生产函数的分类。

(3)常见的市场函数。

5.3 一种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间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一种可变要素的最优利用与生产的三个阶段。

5.4 两种可变要素的最佳配置

(1)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掌握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2)生产要素组合选择:掌握生产者均衡条件。

(3)扩展线。

5.5 规模收益

(1)规模报酬。

(2)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

(3)适度规模。

第6章 成本理论

重点难点:成本、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短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

教学要求:理解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运用相关理论,理解、分析现实中边际成本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主要内容:

6.1 短期成本分析

(1)成本与成本函数。

(2)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3)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4)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6.2 长期成本分析

(1)长期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

(2)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曲线。

6.3 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

(1)机会成本。

(2)沉没成本。

6.4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1)收益分析: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2)价格不变条件下的收益。

(3)价格递减条件下的收益。

(4)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7章 市场理论

重点难点: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中,产品价格和产量的决定以及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实现。

教学要求:了解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这四种市场结构中,厂商是如何决定产品价格和产量的;考察在这四种市场结构中,厂商是如何实现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比较四种市场结构,考察它们各自的经济效率;运用所学知识,甄别现实中各市场的结构,分析市场中的厂商是如何做出经营决策的。

主要内容:

7.1 市场理论概述

(1)基本概念:市场、行业。

(2)划分市场类型的标准及市场类型的划分。

7.2 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和长期供给曲线。

7.3 完全垄断市场

(1)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及垄断的原因。

(2)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4)价格歧视:含义、类型及举例。

7.4 垄断竞争市场

(1)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4)垄断竞争与理想产量。

7.5 寡头市场

(1)寡头市场特征。

(2)古诺模型:假设及古诺均衡。

(3)斯威齐模型:弯折的需求曲线、价格刚性的解释。

(4)卡特尔模型。

(5)价格领导模型。

(4)寡头与博弈论。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分配理论

重点难点:生产要素的需求、供给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教学要求:了解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资本、工资、地租、利润等基本概念;掌握生产要素的需求、供给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掌握地租、利息的决定;掌握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主要内容:

8.1 生产要素的需求

(1)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2)边际收益产品与边际要素成本。

(3)完全竞争厂商、非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8.2 要素供给与价格决定

(1)劳动供给与工资。

(2)资本的供给与利率。

(3)土地的供给与地租。

8.3 社会收入分配与分配政策

(1)洛伦兹曲线。

(2)基尼系数。

(3)收入分配政策

第9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重点难点:帕累托最优条件。

教学要求:理解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概念;掌握帕累托最优条件;了解福利经济学基本知识与理念。

主要内容:

9.1 一般均衡理论

(1)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

(2)一般均衡市场。

(3)一般均衡分析的存在性。

(4)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9.2 福利经济学

(1)帕累托最优状态。

(2)帕累托最优条件。

(3)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9.3 社会福利函数

(1)效用可能性曲线。

(2)社会福利函数。

(3)社会福利与个人偏好。

(4)效率与公平。

第10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重点难点: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的微观经济政策。

教学要求:了解市场失灵的含义、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了解垄断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理解政府参与经济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主要内容:

10.1 市场失灵

(1)市场失灵的概念及原因。

(2)政府干预经济。

10.2 垄断与反垄断政策

(1)垄断造成的损失。

(2)反垄断政策。

10.3 外部性与政府管理

(1)外部性的类型。

(2)外部效应与市场效率。

(3)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措施。

10.4 公共产品

(1)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2)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第11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重点难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教学要求: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了解潜在GDP与奥肯定律的含义与关系。

主要内容:

11.1 国民收入核算概况

(1)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11.2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11.3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11.4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和弥补

第12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重点难点: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理论。

教学要求:掌握消费与储蓄对国民收入所产生的影响作用;掌握消费理论、均衡产出概念、乘数理论等;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主要内容:

12.1 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概述

(1)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体系。

(2)凯恩斯宏观经济体系。

(3)凯恩斯经济学体系与古典经济学宏观体系的比较。

12.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均衡产出。

(2)家庭消费函数。

(3)储蓄函数。

(4)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5)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及其意义。

12.3 多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1)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2)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3)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12.4 乘数理论

(1)投资乘数。

(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3)平衡预算乘数。

(4)对外贸易乘数。

第1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

重点难点:IS曲线;LM曲线;IS-LM模型。

教学要求:了解产品市场的均衡、货币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掌握IS-LM模型的分析方法,并运用它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主要内容:

13.1 资本的边际效率、利率与投资

(1)资本的边际效率与投资的边际效率。

(2)利率的形成:理解利率是由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

(3)投资函数。

13.2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模型

(1)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及IS曲线的推导。

(2)IS曲线的斜率。

(3)IS曲线的移动。

(4)产品市场的失衡。

13.3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模型

(1)LM曲线的推导。

(2)LM曲线的斜率。

(3)LM曲线的移动。

(4)货币市场的失衡。

13.4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

(1)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2)两大市场的失衡与调整。

(3)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

13.5 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效果。

(2)货币政策效果。

第14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重点难点: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总供求的均衡模型和总供求曲线移动。

教学要求:掌握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掌握总供求的均衡模型和总供求曲线移动的效应。

主要内容:

14.1 总需求模型

(1)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

(2)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

14.2 总供给模型

(1)总供给与总供给函数。

(2)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包括古典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14.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3)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15章 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

重点难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和治理。

教学要求: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含义和影响;了解菲利普斯曲线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

15.1 失业理论

(1)失业的概念和分类。

(2)失业的代价。

15.2 通货膨胀理论

(1)通货膨胀的概念和分类。

(2)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5.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菲利普斯曲线。

(2)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的对策。

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

重点难点:财政政策及使用;货币政策及使用。

教学要求:熟悉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四大目标;掌握财政政策的实施手段与方式;掌握货币政策的实施。

主要内容:

16.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

16.2 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含义。

(2)财政政策的运用。

(3)自动稳定器。

(4)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16.3 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含义。

(2)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3)货币政策工具。

(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6.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1)政策选择和需求结构。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17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重点难点: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各种经济增长模型及其新发展;了解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应用。

主要内容:

17.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

(1)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特征。

(2)经济发展的含义及特征。

17.2 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多马模型。

(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索洛——米德模型。

17.3 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

(1)罗默模型。

(2)卢卡斯模型。

17.4 经济周期理论概况

(1)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和类型。

(2)经济周期的解释:掌握乘数——加速数模型。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或编)次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 其他 合计
第1章 导论 4 4
第2章 需求、供给与价格 6 6
第3章 供求理论的应用 2 2
第4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4 4
第5章 生产理论 6 6
第6章 成本理论 6 6
第7章 市场理论 8 8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分配理论 4 4
第9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2 2
第10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2 2
第11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2 2
第12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4 4
第1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 4 4
第14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2 2
第15章 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 2 2
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 2 2
第17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4 4
合?? 计 64 64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对于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针对教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外习题,课外习题选择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通主编的《宏微观经济学习题集》(2007)。本课程的主要理论、技术和方法等主要内容可采用课堂讲授方法,案例分析、研究建议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分组讨论方式。

六、作业与考核方式

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相关内容如下: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成绩评定:按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3)作业:按各章课后习题选做。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经济学原理》,唐任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参考书:

(1)《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第三版,宋承先、许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经济学(上、下册)》第二版,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宏微观经济学》(第2版),陈通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八、说明

本大纲是参考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指导委员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